2011年08月02日 04:02
来源:新京报
本报讯 (记者王姝)昨日,北京市委组织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行干部任免票决制的意见》通报,自7月底开始,投票表决这一干部任免方式,将在北京市全面推行。
据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干部任免票决制在京已试行两年。以2009年12月为分界线,北京的领导干部任免模式,可分为评议制、票决制两个阶段。
先由组织部门考察,推荐候选人;再经党委等领导干部任免决策机构评议,确定领导干部人选。2009年12月之前,北京一直采用上述模式,任免领导干部。
按照国家要求,2009年12月,北京市委出台《市委常委会讨论任免市委管理干部实行票决制的实施办法(试行)》,首次在市委常委会上,针对市委管理干部,无记名投票表决。自此,票决制在京正式启动。市委组织部该位负责人表示,现海淀等区县以及一些市直单位,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
此次,票决制在北京市全面推行,成为任免干部的一项制度,市委组织负责人认为,此举可防止在干部问题上由少数人说了算,增加透明度;降低选人用人失误的概率和风险,提高公信度。
■ 追访
票决制限于有任免权的党委
市委组织部现未公布《关于全面推行干部任免票决制的意见》全文。但据了解,其票决制的范围,即谁来投票,仍限于有干部任免权单位的党委(党组)。此前任免干部为“审议制”,根据组织部门的考察、推荐结果,有任免权单位的党委(党组)成员开会评议,确定人选;而现在,开会审议这一环节过后,党组成员还需无记名投票表决。
■ 疑问
同一职位几名候选人?
针对同一个领导干部职位,是否有两名以上候选人,市委组织部并未明确。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此前,差额票决仅在海淀等区县现身,未上升至市管干部层面。目前北京的票决制多为等额票决,一个领导干部岗位的候选人,多为一名,“北京票决制的内涵有待丰富,应加大竞争程度,至少应形成二选一的局面。例如江苏等地的票决制,岗位与候选人比例达1:3,党组成员通过投票三选一。”
汪玉凯举例,西安已启动干部任免七步法,票决前,还有候选人演讲等环节,“票决制在北京全市推动后,各地肯定也会有一些创新做法。”
■ 专家建议
普通党员应有表决权
“谁来投票?这是票决制的关键点,决定任免领导干部的民主程度”,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近年来,国家一直大力推动选任领导干部改革,而票决制系改革的热点。目前,江苏、广州等地采用的票决制模式,投票范围已经扩大到普通党员,“一个多月前,江苏选任纪委书记,采用的就是公推票决的方式,普通党员也有投票权。”
竹立家说,北京将票决制推至全市,可带动北京的领导干部选任改革“前进一大步”。他希望,今后北京能借鉴江苏等地做法,扩大票决制的投票范围,“普通党员也有投票权,可以提高干部任免的普遍性和透明程度,更客观。”
■ 相关链接
海淀票决制半数同意为底线
北京全面推行票决制,表决结果以百分之几作为及格线?目前,北京市委组织部暂未通报上述数据。
海淀区此前发布的资料显示,票决制已于6月1日起在该区全面启动,区属各单位所有干部任免事项,均需由所在单位2/3以上党(工)委(组)成员或领导班子成员投票,且以应到会人员超过半数同意,作为是否上任的分界线。如果意见分歧较大,则暂缓表决。
■ 相关新闻
原朝阳区副区长刘希泉被免职
同时被免去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常委、委员职务;近三月全市集中任免75名领导干部
本报讯 (记者王姝 饶沛)昨日,北京市委组织部发布的“近期干部任免动态”首次确认,原朝阳区副区长刘希泉已被免职,同时被免去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常委、委员职务。
刘军胜提任朝阳副区长
北京市委组织部此次发布的“近期干部任免动态”,共计涉及75名局级领导干部,刘希泉为其中之一。75人的人事变动,均为前三月即5月至7月期间,其中部分区县和市直部门的党政正职,系全委会扩大范围内民主推荐的结果,民主化程度较高。
除刘希泉外,朝阳区原区委常委、武装部长李彦田的职务由贾彦翎接任,原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刘军胜提任副区长,谁将接替刘希泉原负责的农委等工作,目前还是未知数。
新组建部门“扩容”
本次人事任免,新组建部门——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领导班子再次“扩容”,原市发改委副主任宋宇,调任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而原西城区委常委、副区长王粤,也调任为市旅游委副主任。此外,北京出版集团转企改制后,领导班子也随之重新调整,党委书记易人。
干部“对流”,即交叉任职,市级机关与区县互动,高校、企事业单位和各政府部门“对调”,本次75人任免,上述特点明显,如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书记隋振江,调任海淀区委常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