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09 07:42 人民网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理论创新是我党的活力之本。我们党的创新理论充满魅力,充满生机。一个民族要站 在世界的高峰,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既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又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任何 一种新事业的推进,都离不开一定的理论创新为其呐喊、导航、支撑,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条重要规律。一个政党如果不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大胆进行理论创新, 就不能居于历史主动地位,就不能引导社会向前发展,就必然会在历史潮流中被淘汰。
中国共产党能不断引导中国社会向前发展,来自于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的指导,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没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最广大人民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理论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就不能 对人民群众产生感召力、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胡锦涛同志指出“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任何固守本本、漠视实践、超越或落后于 实际生活的做法都不会得到成功。”当今中国,正处在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许多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需要我们去重 新认识和解决,也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需要我们去更深入地研究和回答。党员干部要有敏锐的时代意识,鲜明的实践品格,浓厚的群众观点,只有“眼睛 向下看、身子往下沉”,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发现、学习群众中蕴藏的大智慧,总结群众实践中的新鲜经验,集思广益,上升到理论层面,然后再 回到社会实践中去进一步检验,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党才能永葆创新活力。
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与发展相统一。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特征是 它的批判性和革命性。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不拘泥于书本,不拘泥于经验,不拘泥于已有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又保持着自身本质规定性的理论, 是在自身的根基上不断生长着的活的生命有机体。只有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科学地回答了实践所提出的重大问题,并指导实践进一步发展,才是马克思 主义的理论创新。坚持与发展统一,就要反对两种教条主义。空谈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懂得以新的结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这是“马教条”;迷信西方发达国家 的思想理论,甚至还充作理论创新的成果,这是“西教条”。党员干部要清晰地认识到两种教条主义特别是“西教条”的危害。反对割裂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的关系,反对以“时代不同了”为由,任意“解放思想”、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武装是理论创新的最终归 宿。束之高阁的理论没有生命力,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中指出“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 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大力弘扬党的创新理论的无穷魅力,基础是学习,核心是信仰,关键是践行。真理只有进入人的灵魂,引起灵魂深处的共 鸣,才能产生坚定的信仰与果决的行动。党的创新理论来自群众,需要平民化、生动的宣讲服务群众。高培党校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培训“主阵地”、“主渠道”和 “大熔炉”作用,不仅在“第一时间”发出“第一声”,而且要通过干部的培训,掀起全局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高潮。 (王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