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书记部长论坛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高层讲话 权威论坛 调研报告 专题报道 党建研究 成果研究 时代人物 各地政府 院校政工 艺术鉴赏 企业文化 精神文明 国情资料
科学理论 书讯书评 经典著作 历史资料 时事政治 基层建设 和谐社会 廉政建设 网址导航 党政学刊 党政博览 理论前沿 党建工作 党建新闻 组织结构
公告:受到台风“利奇马”影响,边远贫困农村的水井出... 传统银行业IT审计转型的路径选择... 汪洋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 汪洋: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议政建言...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京开幕... 不忘初心、逐梦前行2018年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网新... 热烈祝贺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 3月7日:人代会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日程... 3月6日:继续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专题报道
“在党的旗帜下前进——人民军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
中央巡视组工作画面曝光...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征求对中共十八大报告的意...
驳斥美南中国海问题声明 中国官媒要美国“闭嘴”...
中国军方回应越南战机入侵三沙市上空问题...
调研报告
务实 诚信 创新 开创涉外调查工作新局面...
民调:台湾民众对大陆官民好感度明显增加...
经济学家把脉2012年经济走势:8%以上增速可实现...
信任度调查中国综合指数最高 食品业信任度最低...
温家宝在武陵山区调研扶贫开发工作...
国情资料
红旗:主席请客,王进喜十分惊讶,主席:请吃饭不是特...
红旗:中柬建交,总理愁的不知让谁当大使,主席说出一...
红旗高高飘扬——红旗祥天上市,新能源在发展...
129年了,今天,我们一起缅怀伟人毛泽东!...
疫情下的全民思考:毛主席思想必将回归!...
     调研报告                                                                            当前位置:首 页 >> 调研报告

教育部调查:89.6%大学生对党的执政能力加强表乐观

【字号 】 发布时间:2011年6月20日 打印本页

2011年06月18日 04:0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据中组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发展新党员297.1万名,其中大学生118.5万名,占新党员总数的38.5%。在广大大学生心目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已成为人生的重大选择。党对大学生有强大吸引力,已成为大学生成长的显著特点。

共产党为什么能吸引青年大学生?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是吸引大学生的根本基础。党的90年奋斗历程是一种强大的和持续的引导力量,光荣的传统、历史的伟业,时时转化为现实的教育资源,感动和激励着大学生。大学生成长中亲身体验的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更增强了党的吸引力。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5·12”汶川特大地震的考验、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等现实,使大学生们由衷感到:“这一系列重大成就和标志性事件,宣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地位与卓越能力,我们为生活在这个时代而骄傲和自豪。”从教育部今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来看,89.6%的大学生对“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加强”表示“非常乐观”或“比较乐观”。党领导的中华民族振兴的现实,奠定了“党在我心中”的坚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吸引大学生的真理之光。党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源于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先进性,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理论魅力。如有的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先进性,成为个人成长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党成为大学生探寻真理、实现价值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党的理论立足中国、引领潮流、贴近大学生实际,成为大学生追求进步的真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成为党吸引大学生汇聚到党旗下的真理之光。

    对大学生一直以来的重视、关心和信任,是党吸引大学生的内在动力。党对大学生一贯给与的高度重视、寄予的殷切期望、赋予的重大使命、提供的成长舞台,得到大学生的高度认同、积极回应和衷心拥护。党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从1977年的27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657万,满足了广大青年进入大学校园的愿望。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多项措施,奖学金、学生贷款、特殊困难补助等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民生工程”政策措施等,激发了大学生的感恩之情、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形成了党吸引大学生的内在动力。

    对未来发展远景的科学规划,是党吸引大学生的感召力量。党中央作出的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对“十二五”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前景表示乐观。有关调查显示:98.1%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86.8%的学生对“本世纪头二十年中国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表示“非常乐观”或“比较乐观”。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更加坚定,据武汉大学等高校调查,2011年初有入党意愿的在校大学生达79.2%。担当社会责任,把个人价值实现融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潮流,成为党吸引大学生的强大感召力量。

    (作者为教育部党组成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网、北京电信通电信工程技术支持!
主管单位:中国人生科学学会
业务指导单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央文献研究会、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网版权所有 
电话:010-57361008 传真:010-57361008
官方邮箱:
zggcdllcx@163.com 京ICP备10000085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6518号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11-2026 by www.zgll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