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书记部长论坛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高层讲话 权威论坛 调研报告 专题报道 党建研究 成果研究 时代人物 各地政府 院校政工 艺术鉴赏 企业文化 精神文明 国情资料
科学理论 书讯书评 经典著作 历史资料 时事政治 基层建设 和谐社会 廉政建设 网址导航 党政学刊 党政博览 理论前沿 党建工作 党建新闻 组织结构
公告:受到台风“利奇马”影响,边远贫困农村的水井出... 传统银行业IT审计转型的路径选择... 汪洋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 汪洋: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议政建言...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京开幕... 不忘初心、逐梦前行2018年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网新... 热烈祝贺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 3月7日:人代会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日程... 3月6日:继续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专题报道
“在党的旗帜下前进——人民军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
中央巡视组工作画面曝光...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征求对中共十八大报告的意...
驳斥美南中国海问题声明 中国官媒要美国“闭嘴”...
中国军方回应越南战机入侵三沙市上空问题...
调研报告
务实 诚信 创新 开创涉外调查工作新局面...
民调:台湾民众对大陆官民好感度明显增加...
经济学家把脉2012年经济走势:8%以上增速可实现...
信任度调查中国综合指数最高 食品业信任度最低...
温家宝在武陵山区调研扶贫开发工作...
国情资料
红旗:主席请客,王进喜十分惊讶,主席:请吃饭不是特...
红旗:中柬建交,总理愁的不知让谁当大使,主席说出一...
红旗高高飘扬——红旗祥天上市,新能源在发展...
129年了,今天,我们一起缅怀伟人毛泽东!...
疫情下的全民思考:毛主席思想必将回归!...
     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首 页 >> 党建工作

2010年党建工作总结

【字号 】 发布时间:2011年4月28日 打印本页
        2010年,在都江堰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都江堰市委组织部的具体指导下,天马镇党委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结合我镇实际,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大力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较好地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做好村(社区)班子建设及换届选举工作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一是强化组织基础。以规范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加强对各级基层党组织的进一步整合和党员情况的定期排查汇总,加强镇两新组织支部建设。积极构建“承诺、述职、评价、追究”四位一体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二是提升素质教育。定期开展党建工作学习培训,强化班子建设;对党支部的文书档案的进行规范化收集整理存档;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开展“三会一课”,以此加强党员的各项管理工作;结合学习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和“四大基础工程”工作重点,做好党员干部的教育工作,提升党员干部先锋模范理念和各方面素质。三是搭建党建平台。通过金玉村党员干部教育实践基地、金陵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展示基地建设,在全镇树立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典型和标杆,带动了全镇各村(社区)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向基地学习、向基地看齐的创先争优热潮。四是加强结对共建。一是通过“一对一”党建结对共建活动帮助农村基层党支部加强党员素质教育、党员队伍建设、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发挥基层党建阵地的综合效用,帮助农村开展好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建设,构建新型城乡形态。二是广泛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探索建立帮扶信息库、帮扶机制、帮扶平台,构建困难党员帮扶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五是开展亮牌示范。开展示范党组织、党员示范岗、安置点党员示范户等推优评选活动,激发全镇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争先创优的热情。
     (二)加强村(社区)班子建设,确保作用发挥到位
     一是不断优化班子结构。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勇于打破论资排辈的选人用人观念,全方位启用人才,及时调整充实领导班子结构,使村级班子整体结构逐步得到优化。二是建立健全了村“两委”班子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按章办事。加强了灾后重建资金、特殊党费使用的监管,强化了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三是加强村组干部培训。我镇将村级干部的培训教育纳入机关干部统筹,规定每周一、周五村两职干部必须参加机关考勤学习。通过教育培训,村两委干部政治思想素质明显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明显增强。四是不断提升村干部工作积极性。我镇对村级班子实行岗位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健全村干部考评体系,并严格兑现奖惩,使村干部干有目标、管有依据、评有尺码。同时,建立了对口联系工作制度,党委班子成员分区片联系指导13个村(社区),用真诚与感情联络村干部,在友情上与村干部真心交朋友,在工作上及时为村干部撑腰壮胆,在生活上尽力为村干部排忧解难,使村干部工作积极性普遍高涨。
     (三)有效开展“百姓评村官”活动,狠抓党风廉政建设
     天马镇严格按照都江堰市纪委、都江堰市监察局关于在全市乡镇(街道)开展“百姓评村官”工作的通知要求,于2010年9月10日前,组织各村社区群众代表476人,对全镇13个村(社区)的53名四职干部进行了评议,通过评议,进一步改进了干部作风,为村换届选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镇严格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工作有关要求,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并对农村“四大基础工程”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制定并下发了《2010年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意》,召开了2010年干部作风建设专题民主生活会,针对民主生活会提出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开展了专门的民主测评活动,群众满意率达94%;对全镇中层干部进行了党风廉政建设知识统一考核,建立了党员干部廉政档案。
     (二)规范操作程序,扎实推进选举工作
     一是制定规范性实施意见。天马镇党委先后制定了《关于材料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的通知》、《关于全镇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村居民委员会、村民议事会和村财务监督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意见》3个规范性文件,明确了选举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任职条件、参选范围、方法步骤、组织领导、工作要求,从全局和整体上对换届选举工作进行了规范。二是建立健全工作小组。在镇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分别设立了材料会务组、宣传组、政策法规咨询组、信访维稳组、社会治安及突发事件处理组、后勤保障组、督查协调组7个工作组。三是采取包片工作制。党委班子成员、副局级干部、联络员及工作人员各自负责各村社区的各项选举工作,坚决贯彻执行换届选举的方针政策。四是强化培训指导。针对该次换届选举的特点任务和形势,制定了操作性强、针对性明确的阶段性培训方案,对各片区的各级工作人员进行不同的阶段、环节、任务等具体内容进行适时培训、重点培训。五是严格监督巡查。镇纪委、镇人大、镇督查协调组对全镇换届选举工作进行多渠道多层次的监督巡查。
     2010年11月27日上午,根据《关于认真做好全市村(社区)党组织和自治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都委发〔2010〕44号)精神及中共都江堰市天马镇委员会关于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安排,我镇严格按照“公平、公开、公正”原则,经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竞职宣传、公开推荐、直接选举等工作步骤,各村(社区)分别通过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社区)党支部委员会,全镇选举产生了12个村1个社区党支部书记13名,委员28人,实现了100%公推直选,这标志着我镇村(社区)党组织公推直选换届选举工作顺利结束。
     新一届党支部委员会平均年龄44.2岁,高中及大专以上学历的28人,占总数的68.2%。新一届的党支部书记中,9人继任,4人新任。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整体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有7名女党员当选为新一届村党组织委员,为基层村(社区)党组织充实了新鲜血液。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
在特殊党费的援助下,我镇共10个村(社区)党团活动室重建和2个村党团活动室维修加固后已全面投入使用, 并配套完善了各类功能设施。
按照方便群众、整合资源的原则和要求,村级党团活动中心功能设置全面到位。如金玉村党团活动中心设“五站四室”,共九个办公区(五站:公安警民调节站、计生服务站、便民服务站、文化活动站和远程教育站点;四室:司法调解室、村主任办公室、村书记办公室和综合会议室)。一是陈列室(兼顾村级文化活动站、村级学法活动室和村级青少年活动中心三个功能)。通过七个主题展板,直观再现天马镇及金玉村党员干部在灾后重建中重要作用;通过荣誉墙,生动再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到天马视察、检查工作留下的足迹。记录了天马镇及金玉村抓住灾后重建机遇,运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深入推进“四大基础工程”,建设现代田园城镇的历史进程。二是便民服务站(兼顾村文书办公室功能)。按照便民服务中心功能配置要求,配备电脑、打印机,实现电通、电话、网络“三通;村两委干部轮流坐班,办理民政、残联、公安户籍,农发、计生、劳动保障,党员服务等事务,解答群众疑问,宣传有关方针、政策。站内还分设微机室、档案室、值班室。微机室为党员、干部、群众提供计算机学习的场所,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暑期绿色上网的空间。档案室完整存放了村务、党务以及“四大基础”资料档案。特别是承包地实测、村民权属纠纷调整、公共服务资金使用等具有历史价值的原始资料。三是计生服务站(兼村妇女主任办公室)。妇女“三查”工作所需要的基础设施、计生相关的药品、健康宣传资料一应俱全。四是村支部书记办公室五是村主任办公室六是警务室。驻镇民警和村级巡逻队员利用警务室解决村内治安纠纷。该村15名巡逻队员24小时在全村不定时巡逻,有效遏制犯罪、治安案件的发生。七是司法调解室。这是都江堰市司法局、天马镇司法所在金玉村设立的工作站,专门负责调解村上的各类矛盾纠纷。八是村级卫生服务站。为村级卫生员提供基础的医疗服务、开展卫生防疫工作。
     三、村(组)监事会、议事会作用运行情况
     (一)议事会组建情况
2009年3月26日,按照全市工作部署,我镇在向荣村率先启动了村议事会成员公开选举试点工作。4月30日,在试点的基础上,我们在全镇全面推行,选举产生了村议事会成员302名、监事会成员60名。5月上旬,为提高议事会、监事会成员的议事能力和水平,使其明确权利和义务,我们在全市率先邀请了市委党校专家开展了议事会、监事会专题培训,议事会、监事会成员普遍反映较好。
     (二)议事会作用发挥情况
     一是当好政策的宣传员,扩大群众知晓面。如我镇向荣新村A区在全镇率先启动灾毁农房重建时,针对群众提出的“住房往哪建?钱从哪里来?如何确权?”等诸多疑虑,我们首先通过镇、村两级会议向议事会、监事会成员讲清讲明政策和要求,再采取“每名村议事会成员联系1-2个院落,每名组议事会成员联系10户农户”的方式,通过他们深入院落、深入农户家中开展政策宣讲,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耐心细致地进行解释,并以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现身说法,确保了 “政府救助、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补助、信贷支持”的政策宣传到村到户,打消了群众建房的顾虑。
     二是当好社情民意的调查员,做好上下沟通和衔接。如我镇金陵村(该村系我镇农房重建安置点点位最多的一个村)在农房重建过程中,该村、组议事会成员在茶余饭后通过“院坝会、问卷调查、板房夜话”等方式,面对面地与重建户沟通交流,引导农户“算好自己的帐、调好自己的田、建好自己的房”,及时收集和反馈群众就安置点选址、房屋户型及外观风貌、施工队选择等的意见,为镇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镇国土规划办指导该村两委在统归自建的前提下形成多个方案供农户选择,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群众意愿。
     三是当好纠纷的调解员,稳妥调处各类矛盾。如我镇建华村议事会本着尊重历史、遵循法规、符合实际的原则,形成了绝大多数农户认可的耕地确权方案,确保了该村17个组(该村系我镇人口数、村民小组数最多的一个村)的承包地实测工作于12月20日前全面完成。
     四是当好工作的监督员,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如我镇禹王村针对群众就农房重建存在的“项目质量难监督、建设进度难跟上”的顾虑,在项目实施前,村议事会要求施工方与建房户签订《建房协议》、《建筑质量和安全责任书》;施工过程中,村监事会成员不定期深入工地跟踪项目建设,检查建筑质量和安全,了解建房资金支付情况,遇到群众反映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及时介入、督促整改;项目竣工后,通过先公示、监事会成员签字、涉及户主按手印确认,方可进行项目资金结算,确保了建设进度和质量。
     五是当好群众的参议员,积极引导群众解决好自治事务。如我镇仙鹤村在谋划20万公共服务与社会资金如何管理和使用时,因涉及个别组和宗族利益,群众存在较大的分歧,该村采取议事会成员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方式,议定了当前急于实施、带共性的项目12项,得到了绝大多数农户的认可,确保了20万资金的有效使用。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认识不够一些普通群众对议事会重要性认识不够,一些议事会、监事会成员对议事会、监事会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够,一些议事长习惯于一人说了算,“交你议,你才议,不交你就不能议”,一些议事会、监事会成员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工作的主动性不强。
     二是作用不一。在各村议事会的具体工作中,突出体现一个特点,就是两级分化十分明显。抓得好的村,效果明显;抓得松懈的村,效果就不理想。
     三是素质不高。总体来说,绝大部分议事会成员的责任感较强、积极性较高,但也有部分成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一些议事会、监事会成员文化程度较低,发表的建议局限性很大、操作性不强;一些成员思想素质不高, “参会讲补助、履职讲待遇”;一些成员怕担责任,怕得罪人,导致许多事项议而不决;一些成员大局意识不强,甚至走向村两委工作的对立面,人为地制造议事会监事会与村两委工作的矛盾。
     四是监督力度不大。比如,在灾后重建中,我镇个别村组暴露出了一些违规违纪的问题,监事会成员对此毫无反映,听之任之,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在与个别监事会成员谈话中,他们也觉无赖,反映村监事会根本没有过硬的监督手段、监督方法,监督效力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制度化、常态化的监督更是无从谈起。
     三、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情况
     一是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管理机制。建立了绩效考核末尾淘汰制、工作责任追究制、一村两大培训制等。2009,有1名中层正职受到降职处理,4名干部受到全镇通报。二是强化理论学习。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组织党员群众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相关知识,邀请市人大主任、对口联系领导王主任、市委党校邓蓉教授、市第六纪工委王前进等同志为我镇党员群众进行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三是拓展教育方式。坚持和完善党内“三会一课”和民主生活会制度,今年873人参加了各基层党组织的集中教育学习。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以区片为单位举行党建知识竞赛、到向峨棋盘村参观学习、灾后重建论坛、安置点夜话、普通党员献一策、领导党员带头讲党课、撰写调研文章、2010年发展大讨论等活动。四是建立党员手机学习短信平台,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党员、流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将学习内容及时地传达到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保证了学习效果。五是全面落实党员关爱制度。党委班子成员和机关党员采取“一对一”、“三帮一”的形式对45户特困党员进行结对帮扶。春节和七一前夕都给予了慰问。六是进一步优化党员队伍。实施了“农村优秀人才向党组织靠拢,党支部向农村优秀人才靠拢”(双向靠拢)新机制,有效地破解了农村党员发展难题,激活了农村党建工作的源头活水。今年共有124名同志积极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办理了38名预备党员转正,发展了19名预备党员,组织98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培训班学习。
     四、集中安置点治理机制情况
     (一)我镇集中安置点基本情况
我镇在8个村建成集中居住安置点31个,安置群众2037户、6240人。目前,所有安置点均已按规划建设完毕,基础配套设施均已完善,群众入住率达93%,剩余的安置点群众正在加紧装修。31个安置点都分别成立了安置点管理委员会(管委会由主任与分管卫生、综治、文娱、物管委员5人组成),由管委会具体负责安置点管理事宜。
2010年10月底,我镇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又有2个新建安置点开始动工修建和4个安置点进行了扩容建设。
     (二)我镇集中居住安置点管理中的几点做法
一是建章立制。制定了《天马镇永久性安置点管理规程》,管理规程主要对安置点管委会组织机构及职责、安置点文明公约、治保调解制度、消防安全制度、环境卫生制度、物业管理制度、文化娱乐制度、资产管理制度予以了规范。
二是组织保障。建立了班子成员、村两委、驻村干部、大学生志愿者对口联系安置点制度,通过他们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安置点群众转变观念、提升素质。
三是开展卫生文明户的评选。在保证公开公平的前提下,采取一月测评打分一次,一季度汇总公示一次,一年表彰奖励一次的办法,由驻各安置点大学生志愿者负责交叉评比。
四是文化娱乐生活。在安置点设置阅报栏、安置点情况介绍栏、卫生文明户公示栏,安装了群众健身器材,组织了文艺表演赴部分安置点演出等。
五是从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对安置点的绿化美化、卫生保洁、治安巡逻等进行统筹,确定了安置点的管理有序运转。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卫生保洁需加强。现各安置点公共卫生由安置点的卫生委员牵头,聘请的农垃人员负责清扫。但是由于入住群众陈规陋习的转变非一蹴而就,室内卫生及日常卫生的维护意识不强,房前屋后仍存在乱搭乱堆情况,小区内比较杂乱无序。
二是经费保障需加大。安置点的前期管理主要依靠管委会同志的奉献意识和责任心进行维系,但管理工作需建立长效机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有赖于经费的保障,故经费现已成为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难题。
三是缺乏制约机制需研究由于现阶段安置点管理方面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无强约束力,主要依靠政府工作人员及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引导和规范,或入住群众自发维护,但由于入住群众认识水平、意识的参差不齐所以效果不太理想。
四是管理体制需理顺。由于部分安置点群众跨组组成,造成了多个组一级的集体经济组织与安置点管委会的多头管理,影响了安置点的管理效果。
     (四)下一步的工作和打算
     一是发挥党群组织作用。积极发挥安置点群众的主体作用,倡导“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管”,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同志、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建立一支文明劝导队,增强安置点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能力。
     二是健全对口联系机制。进一步发挥我们班子成员、享受副局级以上待遇干部、驻村干部、大学生自愿者、村组干部的作用,按照各自的职责,在我们安置点的管理与规范中做好指导、教育、引导工作。
     三是丰富文化娱乐生活。在安置点设立报栏的基础上,与相关部门联系开通广播,扩大宣传面,增强宣传效果;鼓励群众自发组建腰鼓队、太极拳队、秧歌队,在安置点空置公共区域跳锅庄、扇舞等;每年在全镇范围内组织安置点文艺节目会演等活动。
     四是拓宽增收致富路子。安置点群众文明卫生习惯与其生产生活方式密不可分,要想入住群众文明卫生习惯有本质的改善,为其拓宽增收致富路子是必由之路,在下阶段的工作中,我们将在产业拓展方面做积极的尝试,既邀请专家到安置点为群众讲授增收致富新路子,又扶持发展安置点“支部(或党小组)+协会”的形式,通过党员带头引领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五是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功能,对在校学生文明习惯进行培训,通过“小手拉大手”、“小小监督员”等载体,促成群众整体卫生文明习惯的提高。
     六、2010年基层党建的思路
    (一)继续深入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向党组织靠拢,党支部向农村优秀人才靠拢”(双向靠拢)的机制。
    (二)加大安置点、院落党组织的建设,在8个村31个点建立党小组,大力发挥党员干部在安置点管理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继续办好手机短信平台,为基层党员学习灾后重建、四大基础工程、农业产业化等中心工作提供保障。
     (四)通过以点带面,配备设施、健全制度等,进一步对村(社区)活动中心的功能进行完善。
      (五)积极探索村组议事会、监事会作用的发挥和制度的完善,重点在产改资金使用、2010年农房重建、安置点管理、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等方面发挥作用。
 
                                                               都江堰市天马镇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网、北京电信通电信工程技术支持!
主管单位:中国人生科学学会
业务指导单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央文献研究会、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网版权所有 
电话:010-57361008 传真:010-57361008
官方邮箱:
zggcdllcx@163.com 京ICP备10000085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6518号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11-2026 by www.zgll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