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书记部长论坛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高层讲话 权威论坛 调研报告 专题报道 党建研究 成果研究 时代人物 各地政府 院校政工 艺术鉴赏 企业文化 精神文明 国情资料
科学理论 书讯书评 经典著作 历史资料 时事政治 基层建设 和谐社会 廉政建设 网址导航 党政学刊 党政博览 理论前沿 党建工作 党建新闻 组织结构
公告:受到台风“利奇马”影响,边远贫困农村的水井出... 传统银行业IT审计转型的路径选择... 汪洋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 汪洋: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议政建言...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京开幕... 不忘初心、逐梦前行2018年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网新... 热烈祝贺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 3月7日:人代会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日程... 3月6日:继续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专题报道
“在党的旗帜下前进——人民军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
中央巡视组工作画面曝光...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征求对中共十八大报告的意...
驳斥美南中国海问题声明 中国官媒要美国“闭嘴”...
中国军方回应越南战机入侵三沙市上空问题...
调研报告
务实 诚信 创新 开创涉外调查工作新局面...
民调:台湾民众对大陆官民好感度明显增加...
经济学家把脉2012年经济走势:8%以上增速可实现...
信任度调查中国综合指数最高 食品业信任度最低...
温家宝在武陵山区调研扶贫开发工作...
国情资料
红旗:主席请客,王进喜十分惊讶,主席:请吃饭不是特...
红旗:中柬建交,总理愁的不知让谁当大使,主席说出一...
红旗高高飘扬——红旗祥天上市,新能源在发展...
129年了,今天,我们一起缅怀伟人毛泽东!...
疫情下的全民思考:毛主席思想必将回归!...
     理论前沿                                                                            当前位置:首 页 >> 理论前沿

浅谈普法工作中的成效与问题对策

【字号 】 发布时间:2017年3月6日 打印本页
 

浅谈普法工作中的成效与问题对策

 

    通过六个五年普法,中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神农架法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得到广泛宣传,与公民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得到普及,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全民的法律素质得到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自觉性增强,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法治环境得到大大改善。目前已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三个世界级称号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公园五个国字号的神农架为深化“七五”普法,全区上下加大了实践深度和操作力度,确保了各项普治工作有条不紊进行,但成效与问题并存,尚待商榷成效的巩固和问题的化解。

    一、“七五”普法启动前期工作扎实有效

    (一)领导重视是普法责任落实的重要保证

    今年是“七五”普法启动之年,林区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以及党委政法委高度重视“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多次听取“七五”普法筹备工作情况汇报,将“七五”普法工作同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为“七五”普法工作全面开展给予了强大推动力。一是将“启动‘七五’普法,深化法治神农架建设;进一步完善法治文化建设,推进法治文化进景区;以‘法律六进’为载体,突出‘一月一主题,一事一宣传’,打造良好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纳入林区党委点题作业。二是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政府综合目标考核责任指标,并纳入法治神农架建设和政法综治工作考核体系。三是林区人大将“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列入年度督查审议内容,林区政协把法治文化建设工作列入今年政协视察督办工作内容,强化人大、政协监督,有力推动了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面落实。

    (二)品牌创建是彰显普法实效的检验基础

    为深化法治宣传品牌创建,增强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深化“乡村说事”、“法治道德讲堂”、“小手拉大手”等法治宣传特色品牌,广泛开展以“以案说法”为主要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与村民面对面交流谈心的方式,说老百姓关心的事,说党委政府要为他们办的事,用身边的人讲身边事,用身边的事解析身边的法,用身边的法教育身边的人。把法治宣传品牌打造成推动经济发展的平台、落实惠民政策的平台、实施教育引导的平台、化解矛盾纠纷的平台、倡导文明新风的平台、构建乡村和谐的平台。二是注重重点节日时段,结合“法律六进”,在全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一月一主题”活动,按月明确法治宣传内容、责任单位,实行过程管理和考核目标。三是服务中心,将普法工作与精准扶贫相结合,要求各单位扶贫工作专班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时,落实“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责任,结合单位职能送法进村入户,以法治促扶贫。

    (三)补齐短板是普法纵深开展的有效手段

    为保证全区“七五”普治工作整体推进,在调研中找短板,剖析查摆,探索和创新新时期法治宣传教育的新载体,做到哪里有人群、有项目建设,普法就推进到哪里,普法力量就下沉到哪里,普法宣传就跟进到哪里。一是补齐法治文化领域短板。因神农架林区城乡建设规模小,制约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林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推进法治文化进景区、进森林区,使林区“处处是景、处处有法,处处有林、处处有提醒”。二是补齐服务项目建设短板。哪里有项目建设,那里就是普法阵地,结合林区旅游发展、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建设,针对项目建设需求开展法治宣传,并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协调、服务,提升了法律服务水平,促进了司法行政职能充分发挥。三是补齐创新普法形式短板。围绕“一园一地一区”和“法治神农架”建设,结合“政法机关服务企业”活动,开展旅游法律法规和征地拆迁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为企业量身定制法治宣传内容;针对重点对象,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普法对象、不同群体结构和知识差异等特点,开展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使法治宣传教育向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延伸;结合各地需求,各乡镇根据给谁普法,普什么等实际需求进行点单,增强实效性。

    (四)普治并举是引导法治实践的根本动力

    由林区党委政法委牵头,普法办具体指导,用法制宣传教育引导法治实践,将普法工作纳入“法治神农架”建设的全局,印发了《关于在全区开展新一轮法治单位、法治乡镇、法治村(社区)、法治企业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开展法治创建活动,深化法治乡镇、法治单位、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诚信守法企业等创建活动,全面开展依法治理活动,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积极推行法治副校长、企业法律顾问、村(居)法律顾问等制度。

    二、山区普治中的主要问题

    (一)普法责任落实机制不尽合理

    普法责任制落实已经建立了普法责任机制,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的考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的检查和年度考评,把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等考核结果作为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等都列入到了责任制。但到了实际执行中,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普法主管机关,说起来重要,有法可依,却没有任何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只能靠协调,靠上级领导支持,靠各部门配合,靠基层单位的自觉。

    (二)部门联动合力仍然流于形式

    完善了区普法办公室与各成员单位的部门联动机制,极大地提高了法律法规宣传和部门专业法宣传的质量和效率。在实际宣传中仍存在两张皮现象,有些部门能联动的联动,能配合的配合,但有时出于一种阶段性和部门专业法考虑,就联动不了了,不顾全局,不配合,各自为政,各行其事,有制不依,有文不行,对不完全实施普法要求的地方或部门没有制约措施和处罚手段。

    (三)新兴宣传载体运用依然不高

    目前虽然开展普法宣传工作的载体已经比较多,但仍以本地报刊、电视台等传统载体为主,新兴载体运用不多,手机、博客、微博、微信等载体利用率不算高,同时有些部门只管开通新兴载体,而不管后续利用的现象较多,有关普法的内容也相对较少。

    三、探讨普治工作新思路

    (一)完善普法责任制硬性管理机制

    在国家尚未出台《法治宣传教育法》的情况下,地方法规中应对普治管理职权硬性化,赋予管理部门更硬的组织检查和考核权力,建立一套更加规范的管理机制,以有利于推动普法进程。如赋予县级以上普法办公室即司法行政部门在行政任免上行使一票否决权、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上有行政建议权、考核情况直接向党委上报权;普法办公室检查考核制度化,建立起部署、检查、调查、评价、公示、督查等客观科学的普治管理体系。

    (二)推动新兴媒体与地方文化融合发展

    在法律知识传播途径上,除沿用培训、讲座、咨询、报刊、电视等形式外,应当把博客、微博、微信等现代媒体和适应群众生产生活的本土文化相结合,即把本土法治文化利用现代媒体平台加大宣传覆盖面,如把法律通过神农架薅草歌声情并茂、婚礼歌趣味盎然、丧礼歌粗犷苍凉、民间小调抒情优美等村居民易接受的本土文化形式编排成薅草锣鼓歌、花鼓子歌、丧鼓歌和顺口溜等,再通过现代媒体广泛宣传,加大传播速度、覆盖面,以及影响效果,用艺术表现力来感染大众,使不同文化层次的群体都能接受,真正达到法治宣传宣传广、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效果。

   三)加大法治文化品牌建设

法治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之一,进入“十三五”,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法治力量作保障。同时,随着文化程度的普及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也得到提升,对法治文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融入公众生活,坚持不懈地推行全民普法意义也更加重大。加大法治文化品牌建设更显十分重要,如在法治文化品牌建设上利用神农架旅游资源,打造法治旅游农庄品牌,围绕“法治生态伴我行”为主题,以神农景区农庄为策划对象,发挥旅游优势,选择几个农庄集聚地,通过法制宣传与生态保护融入,让游客在农庄旅游吃住购玩行中潜移默化感受法治文化气息,体验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等法治文化元素。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司法局  董定权)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网、北京电信通电信工程技术支持!
主管单位:中国人生科学学会
业务指导单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央文献研究会、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网版权所有 
电话:010-57361008 传真:010-57361008
官方邮箱:
zggcdllcx@163.com 京ICP备10000085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6518号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11-2026 by www.zgll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