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书记部长论坛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高层讲话 权威论坛 调研报告 专题报道 党建研究 成果研究 时代人物 各地政府 院校政工 艺术鉴赏 企业文化 精神文明 国情资料
科学理论 书讯书评 经典著作 历史资料 时事政治 基层建设 和谐社会 廉政建设 网址导航 党政学刊 党政博览 理论前沿 党建工作 党建新闻 组织结构
公告:受到台风“利奇马”影响,边远贫困农村的水井出... 传统银行业IT审计转型的路径选择... 汪洋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 汪洋: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议政建言...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京开幕... 不忘初心、逐梦前行2018年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网新... 热烈祝贺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 3月7日:人代会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日程... 3月6日:继续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专题报道
“在党的旗帜下前进——人民军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
中央巡视组工作画面曝光...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征求对中共十八大报告的意...
驳斥美南中国海问题声明 中国官媒要美国“闭嘴”...
中国军方回应越南战机入侵三沙市上空问题...
调研报告
务实 诚信 创新 开创涉外调查工作新局面...
民调:台湾民众对大陆官民好感度明显增加...
经济学家把脉2012年经济走势:8%以上增速可实现...
信任度调查中国综合指数最高 食品业信任度最低...
温家宝在武陵山区调研扶贫开发工作...
国情资料
红旗:主席请客,王进喜十分惊讶,主席:请吃饭不是特...
红旗:中柬建交,总理愁的不知让谁当大使,主席说出一...
红旗高高飘扬——红旗祥天上市,新能源在发展...
129年了,今天,我们一起缅怀伟人毛泽东!...
疫情下的全民思考:毛主席思想必将回归!...
     党政学刊                                                                            当前位置:首 页 >> 党政学刊

《共产党》

【字号 】 发布时间:2010年9月9日 打印本页
 

  

  《共产党》月刊,1920年11月7日创刊,1921年停刊,共出6期。它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党刊,其发轫、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筹建息息相关,带有鲜明的历史色彩与时代烙印。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爆发有力地促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同时造就了一批初具马克思主义思想、积极探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先进知识分子,建立一个俄国布尔什维克式的无产阶级政党在酝酿之中。1920年2月,“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陈独秀在上海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同时跟李汉俊、沈雁冰、施存统等人共同讨论社会主义新思潮并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0年8月,在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的帮助下,陈独秀、李汉俊、杨明斋、李达等人发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借鉴了列宁建党前创办《火星报》的有益经验,决定创办一份党内机关刊物,从思想上把全国各地的党组织统一起来,从而尽快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无产阶级政党。

  1920年11月7日,《共产党》月刊诞生。该刊为16开本,在全国秘密发行,李达任主编,陈独秀、李达、施存统、沈雁冰等为该刊的主要撰稿人。创刊日的选择颇具匠心与历史意义,这一天刚好是俄国十月革命三周年纪念日,选择俄国劳工农民推倒资本家和军阀成功日为创刊日,就是希望中国革命走上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陈独秀在《共产党》月刊创刊号的《短言》中明确提出“跟着俄国共产党”,“经济的改造自然占人类改造之主要地位。吾人生产方法除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外,别无他途”,宣布“中国要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指出“既要反对第二国际式的议会道路,又要反对无政府主义”。创刊号还刊登了《俄国共产政府成立三周年纪念》、《俄国共产党的历史》、《俄罗斯的新问题》以及专门介绍列宁的文章。其中《俄国共产政府成立三周年纪念》一文指出:1917年11月7日,是为20世纪世界革命“开一个先例的那一天”,“就是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实现那一天”。文章用大量篇幅介绍新生的苏维埃国家的社会组织、经济组织的情况,驳斥对布尔什维克党的种种责难,论述了十月革命不仅使俄国人民摆脱政治上的不自由和经济上的不平等,也同时开创了世界革命的前途和社会主义的前途。

  同年12月,《共产党》月刊第二号出版,后因经费困难,中断三个月。

  创办初期,为筹集经费、开源节流,李达和在商务印书馆当编辑的沈雁冰商量,由月刊社成员写稿子卖给商务印书馆,以稿酬作为运营经费。编辑部最早设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后迁至辅德里625号一个不到6平方米的亭子间里。反动当局严禁“过激主义”言论,追查“过激党”分子,共产党人冒着被反动势力监控和迫害的危险,采用化名的办法来保护作者和刊物的安全。运营经费短缺、工作环境艰苦、办刊处境危险,这些困难丝毫没有动摇《共产党》月刊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决心。

  1921年4月,《共产党》月刊第三号出版,并刊登了一篇未加署名的文章《告中国的农民》。文章在发表时开了天窗,头一面是空白纸,印着“此面被上海法捕房没收去了”一行醒目的大字。文章深入分析了中国农村尖锐的阶级对立及中国四类不同的农民,并指出:“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底大多数,无论在革命的预备时期,和革命的实行时期,他们都是占重要位置的。设若他们有了阶级的觉悟,可以起来进行阶级斗争,我们底社会革命,共产主义,就有了十分的可能性了。”“我们要设法向田间去,促进他们这种自觉呀!”作者还提出了土地革命的口号,号召农民团结起来,自己解放自己。文章强调,“你们不要说你们没有力量,你们的力量比什么还要大”。文章认为,共产主义者不能消极等待农民的觉悟,应该积极、主动地把共产主义思想灌输到农民中。这一时期的《共产党》月刊主要介绍十月革命的经验、第三国际和俄国共产党的情况及美国共产党的党纲、宣言等。与同一时期各地共产主义者办的宣传刊物比较,其最为鲜明、突出的特点是正面地、系统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921年5月至6月,《共产党》月刊第四、五号相继出版。此时正值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酝酿、筹措阶段,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先后到达上海,并与李达、李汉俊取得联系。经过交谈,大家一致认为应尽快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共产党》月刊改为半公开性的刊物,《新青年》自1921年第九卷起连续刊登《共产党月刊社启》的要目广告。此外,刊物内容较之前期也产生了变化,由介绍国外经验转为论述国内革命问题,批判修正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统一建党思想,探讨党的纲领和策略。第四号的文章《告劳兵农》指出,劳兵农要起来革命,首先要认清自己的仇人,哪些是我们的仇人呢?“第一就是官僚”,“第二就是军人”,“第三就是资本家”,还有侵略中国的外国官僚、外国军人和外国资本家。文章对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和动力等基本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共产党》月刊所刊登的文章和资料为正在筹建的中国共产党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使他们对共产党的纲领、性质、特点、组织原则、组织机构等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了大家对共产党的认识,对于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在思想上组织上完全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起了很好的宣传和组织作用。毛泽东在给蔡和森的信中谈到国内建党情况时说:“出版物一层,上海出的《共产党》,你处谅可得到,颇不愧‘旗帜鲜明’四字。”由此可见,《共产党》月刊的出现是建党的第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实际步骤,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要前提。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从此,中国出现了一个崭新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中共一大后,《共产党》月刊第六号发表了一大决定成立劳动组合书记部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宣言》、《太平洋宣言及我们应采取的态度》、《上海劳动界的趋势》等文章,该期还发表《短言》指出:太平洋会议就是英美日处分中国的会议,什么正义人道,就是掠夺和分赃;什么门户开放,就是自由到中国夺取富源;什么机会均等,就是均分中国财富;什么领土保全,就是把空壳留下来利用那班中国的政客军阀做他们的帐房和监工者来搜刮压榨中国无产阶级供给他们的利益!作者进一步指出:我们要扑灭世界资本主义,只有通过社会革命建设劳工专政的国家,方能挽救当前的危机,免掉将来的苦痛!文章对反对帝国主义的任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上海劳动界的趋势》报道了声势浩大的工人罢工运动,指出“上海劳动界反抗资本家的空气愈益紧张,工人自动的组织工会,创办劳动学校……”

  不久,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认为《共产党》月刊和《新青年》在内容上有所重复,建议两刊合并,代之以一份新的周报。自此,《共产党》月刊停刊。

  今天,《共产党》月刊已经成为宝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其创刊号现珍藏于国家图书馆,由首任馆长冯仲云捐赠。

  (作者单位: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网、北京电信通电信工程技术支持!
主管单位:中国人生科学学会
业务指导单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央文献研究会、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网版权所有 
电话:010-57361008 传真:010-57361008
官方邮箱:
zggcdllcx@163.com 京ICP备10000085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6518号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11-2026 by www.zgll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