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书记部长论坛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高层讲话 权威论坛 调研报告 专题报道 党建研究 成果研究 时代人物 各地政府 院校政工 艺术鉴赏 企业文化 精神文明 国情资料
科学理论 书讯书评 经典著作 历史资料 时事政治 基层建设 和谐社会 廉政建设 网址导航 党政学刊 党政博览 理论前沿 党建工作 党建新闻 组织结构
公告:受到台风“利奇马”影响,边远贫困农村的水井出... 传统银行业IT审计转型的路径选择... 汪洋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 汪洋: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议政建言...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京开幕... 不忘初心、逐梦前行2018年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网新... 热烈祝贺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 3月7日:人代会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日程... 3月6日:继续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专题报道
“在党的旗帜下前进——人民军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
中央巡视组工作画面曝光...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征求对中共十八大报告的意...
驳斥美南中国海问题声明 中国官媒要美国“闭嘴”...
中国军方回应越南战机入侵三沙市上空问题...
调研报告
务实 诚信 创新 开创涉外调查工作新局面...
民调:台湾民众对大陆官民好感度明显增加...
经济学家把脉2012年经济走势:8%以上增速可实现...
信任度调查中国综合指数最高 食品业信任度最低...
温家宝在武陵山区调研扶贫开发工作...
国情资料
红旗:主席请客,王进喜十分惊讶,主席:请吃饭不是特...
红旗:中柬建交,总理愁的不知让谁当大使,主席说出一...
红旗高高飘扬——红旗祥天上市,新能源在发展...
129年了,今天,我们一起缅怀伟人毛泽东!...
疫情下的全民思考:毛主席思想必将回归!...
     廉政建设                                                                            当前位置:首 页 >> 廉政建设

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十大标兵风采录

【字号 】 发布时间:2012年5月24日 打印本页

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十大标兵风采录 

  十大标兵之一——北京市昌平区纪委常委沈长瑞

    “我啥也不图,就图老百姓有一个舒心的笑脸。看到百姓的笑脸,我就会打心眼儿里高兴,就会有一种无比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为了群众的笑脸
    1994年,沈长瑞调入北京市昌平区纪委任常委,主管信访举报工作。在昌平的老百姓中,老沈的名字很响亮。大家都知道他不信邪,敢碰硬。13年来,他一身正气、秉公执纪,带队查处了近500起案件,有47名严重违纪的党员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649.8万元。在查案的过程中,对那些因改革创新触动少数人利益而受到错告和诬告的干部,他顶住压力,彻查案件,先后为392名被错告、诬告的同志正了名,给他们卸下了包袱,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信访工作面对的是老百姓。沈长瑞对老百姓怀有深厚的感情,常常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朋友和亲人。13年来,他不仅带队查处信访案件,而且还与近300名举报人交了朋友。这些年来,他阅批信访举报6814件,接待来访2671人次,参与查处信访案件564件,起草案件调查报告552份,到基层单位讲党课295次。
    在燕丹村调查一起信访案件时,沈长瑞被闹事者围攻,他的前胸、脖子等多处被雨伞尖扎伤,还有人将一杯热水倒在了他的头上。那天晚上,老伴看着他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哭着问:“老沈啊!老沈,你这么没日没夜、拼死拼活地干,图个啥啊?!”老沈平淡地说:“我啥也不图,就图老百姓有一个舒心的笑脸。看到百姓的笑脸,我就会打心眼儿里高兴,就会有一种无比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十大标兵之二——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纪委常委曹文华
    “我也知道这样做会得罪某些领导、得罪某些朋友,但在这种是与非的原则性问题上,绝没情面可讲。”
    坚守信念不畏难
    1997年9月,经过群众推荐、组织考核,曹文华走马上任黑龙江省漠河县纪委书记。此前,她已经在漠河做了4年的纪委副书记。有人说,在一个小地方当纪委书记,就等于是一屁股坐到了矛盾的漩涡上。在漠河这个只有2000多名党员干部的小地方,纪检监察工作面对的都是熟人、朋友甚至是亲人,工作难度很大。
    这些年来,为了查案,曹文华和她的家人承受了很多压力——冷嘲热讽、人格侮辱、半夜飞砖、选举丢票……但她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她说:“作为纪委书记,关键问题上就要敢说真话,敢用权力,敢于把关!我也知道这样做会得罪某些领导、得罪某些朋友,但在这种是与非的原则性问题上,绝没情面可讲。”
    2004年,有个干部因为受到查处,影响了升官,恼羞成怒,匿名在县里各主要路口给曹文华张贴小字报,编排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对曹文华进行诽谤陷害。令曹文华欣慰的是,县城虽小,正气不少。看到信的干部群众无不第一时间撕掉小字报,痛斥始作俑者的卑劣行径。张贴者没想到,原本想败坏曹文华的名声,反而让曹文华赢得了更多的敬重。
    10年来,曹文华在纪委书记的岗位上,坚持原则、秉公执纪、不徇私情,先后查处各类违纪案件181起,收缴违纪资金152.4万元,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368万余元。在反腐败这个没有硝烟,但却充满诱惑;没有铁丝网,但却布满了人情网的特殊“战场”上,曹文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十大标兵之三——江苏省丹阳市原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健
    “个人的荣誉我一个也不要,但集体的荣誉争就要争第一。”
  铁骨柔情创佳绩
    王健是这样一位女纪委书记,她对待同志热情周到似一团火,对待腐败分子疾恶如仇似一把剑,对待工作奋勇争先似一头牛,对待生活平平淡淡似一杯水。与她长期共事的领导说她是铁骨铮铮,柔情似水。纪委同志说她像“热水瓶”,表面上冷,心里火热。
    王健查案雷厉风行,大胆泼辣,是出了名的“辣椒”书记。在她的带领下,5年来,丹阳市纪委共立案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696件,镇局级领导干部案件36件,通过查案,为国家、集体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然而,谈到老百姓,这位铁骨铮铮的纪委书记说,老百姓就是我的衣食父母,群众把我记在心里,我就要把人民的利益捧在手上。5年来,经她批办的群众来信423份,直接接待上访群众313人次。她在丹阳市纪委实行了信访“双下乡”制度,变群众上访为机关干部下访,几年来,先后下访70余次,接待群众400余批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20多个。
    在王健看来,集体的共同进步更加重要。她说:“个人的荣誉我一个也不要,但集体的荣誉争就要争第一。”这几年,在王健的带领下,丹阳市纪委成了反腐倡廉工作新经验、新业绩的“创造基地”,先后有15项创新经验被省纪委推广介绍。几年来,在她的带领下,丹阳市纪委先后获得12项省市纪检监察先进集体称号,有116人次被省市纪委表彰。   
  十大标兵之四——山东省济南市纪委、监察局第三案件检查室主任高月志
    “干这个工作,不得罪人不可能。但工作总得有人干,既然干了就不能怕得罪人!”
  智勇丹心写春秋
    高月志,一位长期默默战斗在办案一线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一位令腐败分子闻风丧胆、令人民群众为之自豪的反腐倡廉勇士。在泉城济南,提起他,人们便会伸出大拇指:2003年,他被评为济南市党政机关廉洁勤政模范个人,并荣记二等功;2005年,被评为济南市职业道德十佳标兵;2006年,被评为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济南市优秀共产党员。
    从脱下军装的那一天起,高月志靠坚强的党性、执著的信念,在纪检监察办案一线一干就是18年。18年来,身处反腐败斗争风口浪尖的他,在与腐败分子明枪暗箭的较量中,不仅常常遇到说情风、关系网的干扰,遇到当事人的蛮横对抗,而且还经常遇到金钱利诱,甚至恐吓威胁,但他从不犹豫彷徨,也从未动摇退缩。“干这个工作,不得罪人不可能。但工作总得有人干,既然干了就不能怕得罪人!”这朴实无华的话是他内心的真实道白,也是他10多年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真实写照。
    因工作关系,他每年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办案点上。工作中,他遇事善于动脑,还有股子韧劲。他有个坚持了10多年的好习惯,就是每办一个案子,都认真回顾总结,并把一些思考和心得记到本子上,天长日久竟记了37本、110余万字。长期的勤思苦学练就了他过硬的办案本领。无论多棘手、多复杂的案子,无论多狡猾、多阴险的对手,高月志带领的办案组总有办法应对。这些年,他先后主办和参与查办各类违纪违法案件100余起,其中大要案50余起,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仅2005年就主办了两起涉案金额超千万元的大要案。 
    十大标兵之五——河南省驻马店市纪委副书记杨正超
    “领导干部是有分工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没有分工的!民之难,就是党之忧,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心系百姓情意浓
    杨正超,1982年入党,1999年,任河南省汝南县纪委书记,2005年5月,调任驻马店市纪委副书记。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以来,他始终尽职尽责维护党纪,竭尽所能为群众排忧解难,受到了组织的充分肯定和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2003年9月,他被评为“河南省十大新闻人物”;2004年4月,被河南省政府授予“河南省劳动模范”;2005年4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2006年7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在汝南县担任纪委书记6年多来,杨正超以超人的胆识和刚正不阿、不徇私情的作风,在汝南掀起了一场场“廉政风暴”。6年来,在他的带领和组织下,汝南县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纪违法案件823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处理党员干部1011人,其中乡科级干部149人,受到处理的党员干部无一人申诉。
    在杨正超看来,维护群众利益和维护党纪都是纪委书记的重要职责。他常说:“领导干部是有分工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没有分工的!民之难,就是党之忧,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这些年来,无论是在基层担任纪委书记,还是在驻马店市任纪委副书记,他始终乐于为群众办事,倾心为群众排忧解难。为遭遇不公的老百姓讨回公道,给落难的群众送去温暖,资助生活贫困的学生上学……像这样的事,杨正超不知做了多少,以致许多群众都慕名来找他解决问题。在汝南县纪委,至今仍收藏着老百姓自发送给杨正超的115面锦旗。    
    十大标兵之六——湖北省鄂州市委政法委原纪检组组长佘太和
    “我不得罪他们,就要得罪人民。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把我放在这个位置上,我干一天就得胜任一天。”
    满腔热血惩腐恶
    湖北省鄂州市委政法委纪检组组长佘太和,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被列入湖北省十大“时代先锋”之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曾就他的事迹作出“事迹感人,令人敬佩,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批示;他曾先后被评为“湖北省政法队伍建设先进个人”、“湖北省纪检监察先进工作者”、“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并受到中央纪委、监察部嘉奖。
    1997年,佘太和调任市政法委纪检组副组长(主持工作)。他深知:违纪违法的政法机关工作人员,虽然只是极少数的害群之马,但他们大多具备丰富的办案和反侦查经验,查处这类案件需要与违纪违法人员斗智斗勇。在查案过程中,他曾多次面临威胁和恐吓,还曾有人将子弹打进了他家的厨房,但这都没有动摇佘太和惩治腐恶的决心。他说:“我不得罪他们,就要得罪人民。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把我放在这个位置上,我干一天就得胜任一天。”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多年来,他牵头查处和协同查办的公检法司干警违纪违法案件79起,处理83人,其中县、科级干部39人。
    通过文章反腐败,是佘太和另一种与众不同的斗争方式。因长期在机关工作,佘太和练就了深厚的文字功底,加上他深入基层的作风,疾恶如仇的个性,所以他的文章剖析社会现象,往往一针见血,不留情面。多年来,他写出了一篇篇有影响的鞭挞腐恶的文章,在已发表的近1000篇、80多万字的文章中,有许多反腐倡廉的力作,受到读者的好评。他写的论文《公仆腐败问题探析》还被湖北省纪委、监察厅评为“全省纪检调研文章一等奖”。    
    十大标兵之七——海南省纪委、监察厅第一纪检监察室原副主任林建智
    “我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尽快回到工作岗位,报答组织的关心和同志们的厚爱;还有就是带着妻子女儿去三亚旅游,完成我多年的心愿。”
    鞠躬尽瘁终不悔
    林建智,1980年参加工作,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海南肥皂厂、海南省监狱局工作。2000年9月,因工作突出,经组织选调,进入海南省纪委、监察厅。他爱学习、肯吃苦、善钻研,在短时间内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查案本领,很快就成为海南省纪委、监察厅能啃硬骨头的“攻坚手”。只要有了大案要案,领导总是先想到他,点他的将。到海南省纪委、监察厅工作5年多来,他先后组织和参与查处了一系列大案要案,其中厅处级领导干部就有10多人。2004年3月,林建智任省纪委、监察厅第一纪检监察室副主任。
    查办案件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长期的体力透支、精神紧张和使用抗菌素退烧,使林建智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体重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最终被确诊为淋巴癌,于2005年10月入院治疗。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林建智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投入了工作。他的妻子是海南人,但从未去过三亚,结婚的时候,林建智就曾许诺一定带妻子到三亚旅游,但因工作繁忙,他的诺言始终未能实现。妻子坦言,“建智身体好的时候,是党的人,只有病倒的时候,才是我的人。”
    在住院治疗期间,林建智仍时常牵挂着工作,用手机和同事保持着联系,帮助他们解决办案中遇到的难题。他说:“我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尽快回到工作岗位,报答组织的关心和同志们的厚爱;还有就是带着妻子女儿去三亚旅游,完成我多年的心愿。”2006年9月28日,林建智因病医治无效,在广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去世,终年45岁。
    2006年4月,中共海南省委授予林建智同志“优秀共产党员、模范纪检监察干部”荣誉称号;2006年“七一”前夕,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林建智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十大标兵之八——四川省南江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瑛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把难题解决在农家院,把党的温暖送到百姓的心坎上。”
    春雨润物爱无声
    南江是一个集革命老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于一身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997年,王瑛只身踏上南江这块红色土地,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为了南江发展,她忘我工作,殚精竭虑。2002年初,县内发生两起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致使3名外地客商撤资的案件,这引起了王瑛对“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深层次思考。她先后深入全县48个乡镇和26家企业进行广泛调研,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纪检监察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五个零”工作方法,即:建立投诉中心,为民服务零距离;召开专题听证会,干群关系零隔阂;开展“三最佳”创评,监督监察零空当;评选诚信先进,再塑形象零起点;实行投诉查结制,案件查处零搁置。这一工作方法,收到了明显成效。近3年,南江县共招商引资9.8亿元,56家外地客商相继在南江安家落户。
    身为纪委书记,王瑛对腐败分子疾恶如仇,办起案来,敢于动真碰硬。几年来,她直接牵头办理疑难案件、典型案件、大要案件52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近1000万元。然而,铁面无私的她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她爱群众、爱职工胜过爱自己,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大姐”。王瑛常说:“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把难题解决在农家院,把党的温暖送到百姓的心坎上。”带着这样的信念,她在工作中竭尽所能为百姓排忧解难,与委局同志们一道帮扶了3个边远山村,结对资助贫困失学儿童17名,联系帮扶贫困户和贫困职工46户。对干部,她同样十分爱护,尤其是对受到处分的干部。近3年来,王瑛先后对50多名受过处分的党员干部进行了回访教育,对5名实绩突出的干部大胆向县委推荐,让他们重新走上领导岗位。    
  十大标兵之九——西藏自治区贡嘎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古桑多吉
    “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绝不能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去谋求个人私利,绝不能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
  无私奉献在基层
    2000年1月,古桑多吉调任贡嘎县纪委书记。几年来,他带领县纪委的同志认真履行职责,秉公办案,为民排忧解难,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信任,被称为一心为民的好书记,干部群众的贴心人。2004年,他被西藏自治区纪委、人事厅、监察厅评为全区纪检监察系统先进个人。
    古桑多吉担任县纪委书记以来,秉公执纪、不徇私情,先后受理来信来访50余件(次),其中立案29件,给予党纪处分16人,给予行政处分8人,移送司法机关2人,通报批评2个单位,批评教育40多人,5年内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万元,收缴违纪资金近300万元。
    古桑多吉对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几年来,他走遍了全县5镇3乡的各个村庄。每次下乡,他都自带糌粑、酥油,从不要乡里、村里的任何东西,共协调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20多件,为群众协调解决资金35.8万元,使群众重新获得耕地1000多亩,为贫困户、“五保户”、教学点争取资金近10万元,及时预防和阻止了5起集体访、越级访和重复访事件的发生。一些长期未能解决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在他的努力下得到了妥善解决,有效地维护了当地的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群众称他是“为民排忧解难的好书记”。
    “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绝不能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去谋求个人私利,绝不能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这是古桑多吉时刻警示自己的座右铭。几年来,他共拒收财物10多次,折合人民币5万多元。
    2006年10月25日,贡嘎县委组织部组织全县干部进行民主测评,推荐拟任上级职务的后备干部,统计结果显示,古桑多吉以唯一多数远远领先其他人,被确定为后备干部。    
    十大标兵之十——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纪委书记甄久春
    “农民工也是我们的员工,一样都要以诚相待,要及时将农民工的工资发放到他们的手中。”
    风清气正铸忠诚
    甄久春,1984年入党,当过生产一线班长、队长、党支部书记,当过企业的厂长、总经理。宁夏煤炭企业3次大整合,他都当选为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在纪委书记岗位上一干就是6年。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是中国工业企业500强之一,是全国13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之一,拥有煤炭生产、煤炭深加工、电力、冶金等66个生产服务单位,有员工5.7万多人。要搞好这样一个特大型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身为纪委书记的甄久春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此,甄久春将纪检监察工作渗透到企业安全管理、生产经营、开发建设的各个环节,始终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服务改革发展大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纪检监察工作体系,收到了良好效果。集团公司纪委2003年获“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成果展览组织奖”,2004年获“全区党内法规知识电视竞赛二等奖”,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被自治区纪委授予“全区纪检监察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2004年、2005年连续三年被宁夏煤业集团评为“先进集体”。
    工作中,他思路清晰,无论是开展诫勉谈话,实施效能监察,健全规章制度,建设廉洁文化,还是查办各类案件,他都秉公执纪、敢于碰硬、不徇私情。据统计,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甄久春组织集团纪委受理各类举报信402件,查结394件(次),为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55.1万元。
    甄久春对基层员工怀有真挚的情感,员工关心关注的难点、热点在哪里,他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2003年,一些媒体有关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报道引起了甄久春的关注,他对纪委的工作人员说:“农民工也是我们的员工,一样都要以诚相待,要及时将农民工的工资发放到他们的手中。”他要求纪委对各部门清欠农民工工资情况进行督察,得到了干部职工的充分认可。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网、北京电信通电信工程技术支持!
主管单位:中国人生科学学会
业务指导单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央文献研究会、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网版权所有 
电话:010-57361008 传真:010-57361008
官方邮箱:
zggcdllcx@163.com 京ICP备10000085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6518号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11-2026 by www.zgll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