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南海立足农村最基层管党治党 |
经联社年内全面建立党支部,借势“政经分离”做“实”社会建设 |

南海各大社区设立行政服务中心,成立自己的党员工作室。
南海农村“政经分离”改革再出创新举措。
近日,该区拟出台相关决定,首次系统化加强和创新全区村(居)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举措包括:经联社年内全面建立党支部,并纳入“两新”组织管理范畴;以村(居)党建统筹基层各类党建,实施党组织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全面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等社区服务平台,探索社区党员“社工化”。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主导者就是村(居)基层党组织。”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邓伟根说,在此前“政经分离”农村改革理清基层自治组织与经济组织的分工关系后,南海当前正在原有思索的基础上,率先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让强化基层党建与“政经分离”并行,以此构建社会基层治理新格局,做“实”社会建设。
借势破题“政经分离”后率先强党建
“政经分离的妙处正在不断显现。”谈及过去一年多“政经分离”改革成效,南海区大沥镇凤池社区有关负责人说。
去年初,南海全面启动“政经分离”农村改革,将中国基层组织三个架构之中的自治组织和经济组织,从原有的“混合”转变为“分离”,并有明确分工:自治组织(村委会)管服务,经济组织(经联社、经济社)抓经济。
“这一划分避免了经济组织继续‘绑架’党组织和自治组织,而使得村(居)委会可以腾出手来专心社会管理。”该负责人说。这样的“基层设计”因其新颖与大胆,引发各界关注。
就在外界把关注点集中在南海接下来将如何让分离后的“政”与“经”发挥实效时,一年之后,南海却“意外”地把决策焦点瞄准“三驾马车”之中的党组织。其用意何在?
“南海‘政经分离’给人的印象好像是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少提了,而实际上,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与‘政经分离’并行共举。”南海区委副书记孔海文说。
更为重要的是,当“政经分离”改革深入推进,南海率先做“实”基层党建文章,已经变得更有条件。
全面渗透探索基层党员“社工化”
记者获悉,该区近日拟正式出台相关文件,以实施“六大计划”为重点,首次系统化加强和创新全区村(居)基层党组织建设。
“六大计划”之中,“村(居)组织优化计划”和“党员服务行动计划”尤为引人关注。该区提出,拟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探索分类分行业设置党支部(党小组)的新形式,让党组织管理网格化、精细化。其中,最亮点是经联社全面建立党支部,条件成熟的经济社可以建立党支部,并探索纳入“两新”组织管理,以此加强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和监督。“在经济社建立党支部,是把党组织建到了社会的最基层。”孔海文说。
同时,以社区党建统筹非公党建,探索在楼宇、行业协会、同乡会等建立党组织,如和桂工业园、平洲珠宝玉器协会、平洲机械协会等都建立了党组织。“面向不同利益群体将党员渗透到每个角落,及时把握他们的动向。”
基层党组织一沉再沉后,如何避免流于形式,真正做“实”?
南海的答案是,基层党员“社工化”。重点包括,探索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平台,并要求每名党员志愿者每年累计服务时间不少于50小时。目前,该区共有党员志愿服务队496支,党员志愿者31000多名,开展服务时数近18万小时。
以此为配套,党员考核也不再只是“务虚”,而是将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内容纳入党员评优,变“理论层面考核”为“服务层面考核”。
治以自治构建社会基层治理新格局
党组织、党员全面下沉渗透至基层每个角落,是否与“该放权处就放权”的创新社会管理精神相违背?
实际上,南海的“基层设计者”对此已有考虑。该区区委组织部介绍说,下阶段全区拟探索建立“社区理事会”,以村(居)党组织为核心,汇集辖内政府社会工作部门、居委会、企业及热心居民,分界别开展基层服务;在城市社区全面建立“社区服务中心”,整合党政、第三方、社会以及村(居)等多方服务资源。
这样的制度背后,是一个以“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集体经济组织为支撑、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群团组织为辅助、社会组织为补充、公众参与为路径”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在这个格局之中,强化党组织为核心,就不再是包打天下,而是追求“治以自治”,让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各尽其能”。
“我们一直在说,政经分离是一篇大文章,道理就在于此。”邓伟根说,它不单是指农村改革之后的政经分离,实际上它可以为整个社会建设,包括党组织、自治组织建设等做好前瞻的考虑。
借“政经分离”落地农村、社区最基层,南海党建正期待摆脱形式主义,由此破题做“实”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