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看民主政治发展
陶建兵,陈意,陈路明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从政党制度与民主政治两者之间关系的一般理论着手,分析和探讨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对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然后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把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作了一个基本的梳理比较,在比较之中就可以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看出中国民主政治化进程的优势和发展潜质。
关键词:政党;政党制度;民主;民主政治;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今世界现有的2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基本上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存在着自己的政党组织,并形成相应的政党政治,构成适合本国国情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制度制度。政党现已成为政治舞台上最为重要、最活跃、最具影响性的政治主体,并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程度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特别是对国家的政治过程发挥重要的作用,即政党掌握或参与国家政权,并在政治生活和国家事务及其体制的运作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构成了政治上的一道缤纷变幻的风景线。可以说,“现实中,任何一种现代政治制度的运作都离不开政党”。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政党制度是研究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着眼点。因此,我们在看待和理解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和建设时,必须从这个国家的政党制度视角出发,并把政党制度作为研究和分析民主政治化的最主要的切入点。
政党制度是民主政治建设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制度建设的关键问题。正确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和推进民主政治进程,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以及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政党制度与民主政治的关系
政党制度指制度化了的政党执掌、参与国家权力及由此形成的政党与国家机关的关系以及政党之间的关系的模式。简单地说,政党制度就是政党从政固定化了的模式。
民主政治的实质和核心就是民主。民主则指大多数人的统治,即由统治阶级中的大多数人来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制度安排。民主政治,就是以政党为中心以及政党与其他国家机关、社会组织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以尊重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原则的政治体制、政治过程和政治运作方式。
自从有了政党以后, 政党制度与民主政治就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如 E·E沙特施纳德所说:“毫无疑问,政党的产生是现代政府的显著标志之一。政党创造出民主政治,现代民主政体不容置疑地与政党制度互栖共生。”这种天然的联系体现在政党制度与民主政治的两者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
其中,政党制度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最主要实现形式,政党制度在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发挥巨大作用。政党制度的重要地位,最根本就在于它本身是作为民主政治范畴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属于民主政治之列,是民主政治体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政党制度的巨大作用就在于全球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的新世纪,符合时代民主政治发展趋势和方向,对其发展将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政党制度对民主政治发展的巨大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政党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社会,政党作为政治活动的主体,是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推动者和组织者,并成为民主政治的“发动机”。在当代,政党政治已成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政党的兴起无疑是现代政府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事实上政党起了民主政府的缔造者的主要作用。政党创造了民主,倘若没有政党,现代民主是不可想象的”。随着全球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政党不仅是民主政治的产物,而且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推进器”。政党成为现代政治生活的核心力量,是政治权力的中心和政治制度的实际操作者。政党一般都利用国家权力与政治法律,通过其政党的政治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影响到国家、社会生活,从而决定和制约着民主政治发展。第二,政党制度成为民主政治最好的实现形式和途径。政党制度为政党在表达和凝聚民意,使之上升到“公意”和立法,以及政党领导民众有序地参与政治,提供了制度方面的规范和保证。民意的传达、民众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政党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最活跃的特定人群共有利益的聚合体和政治愿望的表达者,并日益领导着对民众和社会的动员、组织任务,使其能够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政党的这个“上传下达”和组织动员的作用是别的国家机构或者其他社会组织所难以取代的,政党制度恰恰是这种纽带、桥梁作用的制度保障。通过政党把公民组织起来参与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公民通过政党制度和机制监督影响国家和社会的运作和发展。这实际上就是实施和发扬民主政治。
当然,民主政治对政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也有其积极的贡献,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民主政治的发展促进了政党和政党政治的产生,政党是作为封建专制主义的对立物而“发育”出现的,是在反封建、反王权的民主政治化进程中不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一般认为,17世纪时期英国,最早出现了近现代意义政党。这一时期的政党便是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和反专制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我国现存的九个政党的产生,虽晚于西方国家,但也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民主、自由富强的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产生的。同时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政党在掌握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及在国家政治生活和政治体制的运行中保持稳定化、规范化,政党政治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即政党制度的出现。民主政治化进程的继续向前推进要求政党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政党制度发展和完善的指针和基石。政党和政党政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而规范化的政党政治即政党制度继而成为现代民主政治的标志之一。在全球民主化进程不断推进和政治文明不断发展的新世纪,政党理应在民主政治的框架和规则下运转,必须符合民主政治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民主政治从而成为政党制度发展和完善的指路明灯。
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对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它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自由民主的民主革命的产物,是我国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创造性阶段性成果,既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导力量。这一制度是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政治文明上的一个创造和智慧的结晶,是对世界政党制度的一大贡献和创新发展,其价值取向是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的利益,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政治文明包括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和政治意识文明,其中,政治制度文明居于核心地位。”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在政治文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核心地位。因此,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在发展中国民主政治以及构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等较高层次、领域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在设计理念上,深刻地反映了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规律和必然趋势,体现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和内涵。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能够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建设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并有力地推进中国政治文明进程。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作用,具体体现在:
(一)保障作用:使公民政治参与有序化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能够保障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过程来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要求,实现对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参与和管理,能够促进公民政治参与热情的不断高涨和范围的不断扩大与政治制度化保障的平衡。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的执政党,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领导核心,承担着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进者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及政党制度自然就成为其制度化的首要保障。公民政治参与热情过高,又没有政治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保障,则会给国家、社会带来很大的不稳定因素甚至动乱,最终也就影响了我国的民主政治化进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下,中国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八个民主党派是各自代表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建设者的政治联盟,这样就可以团结吸纳社会新兴力量,包涵乃至同化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利益多元化背景下产生的新阶层、新群体,使其也能参与到国家和社会的管理中来。这些新阶层、新群体要么被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所包涵和代表,要么成为对抗或推翻现存政治体制的祸根,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化进程的“绊脚石”。所幸的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即能够包涵和代表新兴起的阶层,又能够规范其有序地参与政治。
最为重要的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制度化的组织、程序和途径,拓宽了民众参与政治的渠道,给有序地参与政治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框架支持,从而保证了各阶层、群体有序参与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极大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巩固和发展,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所拥有的政治资源、社会资源和制度资源为协商性民主政治在中国的运作搭建了现实平台,这种全新的民主政治发展模式,为我们在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里进行利益整合,提供了另一个的思路。”
(二)推动作用:政党民主推动了民主政治
民主政治的实质是民主。从宏观方面来讲,民主包括政党民主、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从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民主看,由于政党是民众参与政治的工具,是民众参与政治的组织形式,实行现代民主政治的国家,民众的政治诉求、政治参与、对国家公共权力的影响和控制以及对现行政治状况变革的要求,往往都是通过政党来实现的。政党一头连着国家公共权力,一头连着民众,因此,政党民主健全和完善的程度,既关系国家民主的实现程度,又关系社会民主的实现程度。
任何社会制度下,民主政治的实现都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都必须要求政党不仅参与其中,而且在民主政治进程中起到示范、表率作用。政党民主包括党内民主和党际民主,在中国则最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而且在整个国家政治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以及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的维护者,是由社会各阶层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是全社会的精英和表率,不仅具有很高的民主参政意识,而且具有很强的民主参政能力。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是整个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最为关键。“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框架下,执政党担负着用党内民主推进社会民主的重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在于党内民主要充分发展。”只有发展党内民主,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才会树立起民主观念、培养民主作风、形成民主习惯,就会把党内民主的经验、作风和传统带到国家和社会民主实践中去,激发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这种示范、带动作用从而又影响和推动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的继续发展。
(三)完善作用:推进了人类民主化进程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更高层次的民主政治,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在这一目标和任务的实现上是卓有成效的大大向前推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权合作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权,对国家和社会的重大事务进行管理和决策以及监督,有利于国家在管理上、决策上的民主化。而政治协商是现阶段中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个重要形式和途径。许多人将直接普选制视为民主政治的唯一标准和形式。但是,在中国这样的国情下,民众文化水平普遍来说不高,又缺化民主参政的经验,特别是区域广泛、人口众多,实行直接普选制的条件还不具备。因此,在中国这样的特色国情背景下,协商和选举有机结合,就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的一个特色和亮点。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与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选举、投票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两种形式比一种形式好,更能真实体现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民主的原则和精神并不只是反映在投票和表决手段上,它也可以体现在事前的充分协商和反复讨论之上,然后再是集体代表的投票和最后的表决,协商和讨论已成为民主过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框架下的协商民主,讲究合作、谋求“共赢”作为主要实现形式,同时在协商中也有竞争。这种独创性的民主形式又体现了和包含着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和精神的,是对民主政治的一种完善和发展,符合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把人类民主化进程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
三、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看民主政治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同人民代表大会制相吻合的民主政治制度,构成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形式,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已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尺。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与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相比较,一大特色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我们党从中国民主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和具体国情出发,正确处理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创造性地建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我国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既不同于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又不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而是体现着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与新世纪新时期的“建设者”的广泛联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也不是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那种执政党和在野党甚至执政党和反对党的关系,而是执政党和参政党的亲密友党关系。各民主党派成为各自代表自己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与新世纪新时期的“建设者”,在自愿承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积极参政、议政、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党和国家的重大事务和决策事先都要征求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积极进行充分地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既有利于实现大多数人的意志和要求,又可使少数人的意见和利益得到兼顾。
再则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搞两党或多党轮互相竞争、轮流执政,表面看上去十分民主,实际上不然。因为这种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的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内部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需要通过不断的博弈和定期的竞争来实现资产阶级利益的均衡化。所谓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和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人民群众是被排除在外的。这种政治制度所体现的原则,只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而人民群众是没有任何民主可言的。我们再退一步来说,就以参加竞选的政党来说,一方获胜,也是以牺牲另一方为条件的。对于被牺牲的另一方来说,这就是不民主,因为失败者已经被剥夺了管理国家的权力。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和方针政策代表和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意志,与各民主党派所代表和维护的利益和意志在根本上是一致,都是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不谋求一党一派的私利。所以中国就不需要也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搞两党或多党轮互相竞争、轮流“坐庄”,而是替代地为中国共产党和各党派真诚合作,良性互动,长期共存,发挥各自独特的作用,以一种通过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和谐政党关系形式,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这种讲究合作、共赢的民主形式,在协商中也有竞争,有利于更全面地反映人民意见,做出正确的抉择。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摆脱了西方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盲目竞争下造成的利益对立、社会分裂的局面,实现了执政党与参政党的良性互动,巩固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长期共存的和谐政党关系,推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稳定地向前发展,显示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无比优越性。这一独特的政党制度完全适合中国自己的基本国情,对于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发扬民主政治,推进政治文明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对世界政党制度的创新和发展, 较之于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政党制度, 它反映了更高的、更切实的、更广泛的民主,适应了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
从历史和实践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都离不开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制度运行等基本国情。当然,中国也不例外。中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基础很薄弱,经济发展水平在总体上很不平衡,而且尚不具备高尚的社会思想情操和先进的科技文化,社会主义法制和政治体制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这一些中国国情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制约作用。因此,中国现在的民主政治发展现状,在发展程度方面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是走向协商政治发展,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趋势符合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方向,具有非常大的潜质。“中国民主政治符合人类文明的走向有以下特征:从暴力政治走向协商政治,从权力政治走向权利政治,从无序政治走向有序政治,从垂直政治走向平面政治。”只要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心同德,一起为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而奋斗。笔者相信,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对民主政治的促进作用将进一步体现出来并将大放光彩。
基金项目: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纪念党的90周年辉煌成就”科研项目
简介:陶建兵(1984-),男,汉,广西桂林人,硕士,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政治学理论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政治与政党制度。电话15878441658,电子邮箱tjb20080808@163.com;陈意(1984-),男,汉,湖南祁东人,硕士,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政治学理论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政治与政党制度;陈路明(1984-),女,瑶,广西南宁人,硕士,广西南宁市武铭县罗波镇党委办公室职员,主要从事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化研究。